![]()
本文為重慶青年報原創,轉載授權請至后臺獲取
作者:月彤 ID:cqyouth
閑來無趣的時候,喜歡去家門口的菜市場逛逛,它是我的童年回憶,那里的蔬果魚肉養育了我,我對生活的最初認知也來源于它。
汪曾祺說:“到了一個新地方,有人愛逛百貨公司,有人愛逛書店,我寧可去逛逛菜市??纯瓷u活鴨、鮮魚水果、碧綠的黃瓜、通紅的辣椒,熱熱鬧鬧、挨挨擠擠,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。”
來個人把我買走,我被旁邊的土豆擠到了!
小蔥纖細油亮、大蒜完整飽滿、菠菜翠綠鮮嫩。豬牛羊肉白紅相間、色澤光亮。展翅欲飛的大公雞仿佛下一秒就會擋住你的去路。
![]()
公雞一號蓄勢待發
咸菜檔前,酸甜可口的蘿卜干誘惑滿滿,泡椒不甘示弱地展示著紅潤誘人的色澤。鹵肉鋪又襲來陣陣鹵味的芳香……
路過魚檔,老板立刻熱情洋溢地說:“美女(
)買帶魚嗎?我們剛進的深海帶魚,吃了它,保證你膚白貌美大長腿,長個發黑氣質佳。”
在老板一通天花亂墜的夸贊(
)后,讓人很難不買點東西回應他的熱情。
![]()
鴨腸兄弟,你抓緊啦!待會我們一起下油鍋
轉個彎兒,稱二斤“自家散養笨雞蛋”,再到熱氣騰騰的豆腐攤挑一塊豆香濃郁、汁水充盈的老豆腐,滿載快樂、得趣而歸。
自家散養笨雞蛋,吃了的人都說贊
菜市場里天南地北的人不斷地討價還價,有趣的方言對話信手拈來,令人忍俊不禁。
![]()
曾經見過一位阿姨眉飛色舞地把48元一斤的香腸砍到38元一斤![]()
在菜市場多聽、多記、多逛逛,就能練就一身“慧眼識菜,大砍四方”的砍價本領。
要是初入菜場,對砍價還不熟悉,可以跟在經驗老到的阿姨后面,觀摩阿姨砍價的技巧,留作他日砍價之用。
暗中學習砍價,被阿姨發現了!
當阿姨與老板相持不下時,就可以勇敢上前送上一波“神助攻”:“叔,這柿子不錯,我也買幾斤,就按阿姨說的價格,我們整個團購價唄!
”
常光顧的米鋪,老板是老鄰居張叔。每次路過那兒,他總是熟絡地嘮起家常。最近,張叔說:“等志威(張叔的兒子)生活安定好了,就歇一段時間。”
在感慨可能再也吃不上張叔家的米時,張叔急忙解釋說:“不會關很久,小歇一段時間。一輩子都在這個攤子上了,舍不得關的,而且,我還等著你哪天路過的時候告訴我,你結婚的事(大概找對象、結婚是長輩們挺關心的事
)”。
![]()
一袋一袋的米累積起了一個堅實的家
你可以看到,二十年如一日,營業時一定會齊整地穿戴著廚師服、帽,熱情投身于包子生意的劉叔。
![]()
一年來,我常常站在窗外看李嬸包餃子,眼睛學會了,手卻不會![]()
![]()
王叔甚至會捏泥人![]()
![]()
令人垂涎欲滴的點心
常去的菜市場,有我們熟悉的檔口和氣味。家鄉的菜市場,有舌尖眷戀的味道。
身處的環境,食用的美食,塑造了你,而你也變成了菜市場的一部分,為菜市場增添了人情味兒。
提起菜市場,媽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。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對菜市場的第一印象多來源于媽媽。
天將明時,媽媽總躡手躡腳地起床,踏著薄薄的曙光,到菜市場買好瓜果蔬菜、肉類,再回家做好早飯,叫醒要上學的我。
有時候,媽媽也會覺得累,但對子女的疼惜和愛憐又讓她充滿動力,那是母親特有的深沉。被家人“需要著”、“麻煩著”,是她們力量的源泉。
![]()
媽媽常在菜市場給我買的小鴨子糕點
買豬肉要選肥瘦相間的,太瘦會柴、太肥會膩;豆芽根部白胖又短粗的,不是自然生發;選土豆要干的,不要水泡的,不然保存時間短,口感也不好;用手握著有粘滯感的是嫩茄子,發硬的是老茄子;粉紅色的番茄,酸味清淡,適合生吃,深紅色的番茄,味道濃郁,燒湯和炒食都適宜……
![]()
去年年夜飯是媽媽親手做的火鍋,一家人圍在一起團年
媽媽時時相傳的這些菜市場規則,一遍遍在我腦中強化、諳熟,以至銘刻。
當你身處父母的保護之下,每天到了飯點就可以端坐在飯桌前,等候媽媽端來精心準備的美食。
![]()
媽媽的拿手好菜——紅燒肉
但當你長大成人后,媽媽會慢慢地把生活知識傳授給你。那一刻,你要明白,你到了要離開父母去建造自己溫馨小家的時候了。
![]()
在媽媽指導下做的麻婆豆腐,賣相不是很好,但媽媽說味道不錯
從前,總是媽媽問你:“想吃什么,我給你做”,如今變成了:“媽,你坐那兒,我做飯就行。”
這不僅僅是一個迎來送往的集市,這里還是許多人為生活補給力量的加油站,它生機勃勃,給來這里的人加滿了生活的希望。
在這里你能看見一群最平凡的人,為了生活日復一日地堅守,菜市場提醒著你:好好吃飯,好好工作。
小販的叫賣吆喝聲,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聲,以及五顏六色的蔬果、活蹦亂跳的魚蝦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媽媽的叮嚀,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畫卷,都滿滿地治愈了我們。
菜市場里的人間煙火氣,治愈了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的心。
◎版權所有◎
監制|端端包大人
撰文|月彤 編輯|薙寶 校審|花好月圓